沈云昌:如何“无中生有”迅速打造产业集群?
来源:中商智库 | 作者:媒体中心 | 发布时间: 2019-11-18 | 4546 次浏览 | 分享到:
一、新建产业集群的六大方式
1、就地延伸方式
围绕有一定产业基础的区域,立足于传统产业或本地优势资源,迅速梳理出主导产业链、促进要素聚集,通过建链、补链、强链,做强做大主导产业链,吸引配套产业链,建设支撑产业链,演进为纵向成链、横向成群、区域大循环的、具有综合优势的产业集群。
以贵州省贵阳市铝及铝合金产业集群建设为例说明,铝土矿是铝工业上游环节,贵州省的铝土矿储量丰富,位居全国第二,其中,贵阳市的清镇市铝土矿已探明储量3亿吨,远景储量5亿吨以上,占贵州省总储量的60%以上。清镇市充分依托铝土矿资源,引进了有采矿权的中铝集团和正在申请采矿权广铝集团,开采铝土矿,发展氧化铝,根据已探明储量3亿吨,不考虑铝土矿品位,按照30年开采,约50%用于氧化铝生产来计算,清镇市铝土矿资源可支撑的氧化铝产能大约为188万吨。贵阳市的白云区以清镇市的铝土矿和氧化铝为原料,顺着产业链,进一步推进向氧化铝下游延伸,加快铝及铝合金新材料研发,全力发展高附加值铝及铝合金制品,形成贵阳市具有比较竞争优势的铝及铝合金产业集群。
 
2、龙头带动方式
实施先聚焦中心、后周边开花的策略。先集中政策资源迅速引进或培育一个或两三个规模较大、产业带动力较强并且技术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形成中心;然后倾斜政策重点吸引配套,鼓励配套技术、设备、产品投资商、配套服务商进入,逐步形成大配套产业集群。例如许昌以瑞贝卡公司为龙头,汇集了龙正、神龙等具有一定规模的发制品企业112家、个体生产专业户900多家,发制品产业链上从业人员近15万人,成为全球最大的发制品生产加工基地。
以青岛家电产业集群为例说明龙头带动方式建设产业集群。青岛家电产业以海尔、海信、澳柯玛等知名品牌企业为核心龙头,在家电产业集群中处于主导的地位,通过龙头企业自身的发展带动配套服务企业的大发展,进而形成了青岛家电产业得整体优势。以集群中的海尔为例,海尔的发展带动了大批的整机生产企业和零部件制造企业,形成一条以家电为核心的产业链,海尔冰箱、空调的大规模生产,吸引了三洋、广州冷机、台湾瑞智压缩机等企业前来建立压缩机总装厂,压缩机总装厂的产业规模逐步扩大,吸引了为压缩机配套的电机厂、漆包线与热保护器厂等零部件企业,而这些零部件企业又吸引了五金件冲压、钢板剪切、铜材等原材料与原材料加工企业。

3、市场拉动方式
通过建立或者升级专业市场,促使市场信息、销售渠道、研发设计、装备制造、产品制造、金融、物流、电子商务等服务产业有机地结合,形成以市场为核心的大产业集群,最典型的如义乌的小商品产业集群,就是以中国小商品城为核心,带动相关产业大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
义乌小商品市场集群的发展,可以追溯到“鸡毛换糖”的最初商品经济,改革开放以后,商品贸易逐步解禁, 1982年,义乌县政府建立第一代小商品市场,形成了义乌最初的、有一定规模集贸市场,1984年建设第二代市场是新马路棚架市场,1986年第三代市场是“城中路棚架市场”,在1992年至2002年,进入了第四代是大型室内柜台式市场阶段。进入21世纪,为顺应发展需求,义乌规划建设了第五代专业市场—— 中国义乌国际商贸城。
义乌小商品集群是典型的以市场交易联系为纽带而实现的大量商贸企业、生产企业在一定区域内大量集聚发展,“前店后厂”是其典型形式之一,在义乌及其周边形成了生产某种商品的专业村,集群聚集效应使生产和销售更加顺畅,产销衔接更加紧密。市场国际化阶段促进了产业集群提档升级,“买全球、卖全球”的双向服务模式,使义乌成为了全世界小商品进出口的集散地和消费热点的风向标,义乌小商品价格指数已经成为全球小商品价格的晴雨表。义乌小商品市场带动了生产、研发设计、会展、中介服务、物流、金融等现代服务业的大发展,整个义乌城形成了以市场为核心导向的产业集群。

4、研发驱动方式
围绕研发中心,聚集创新要素,通过研发技术产业化、研发服务全球化,实现研发、制造、销售各产业环节聚集,最终形成产业集群。主要是在实力较强的科研机构、大学的作用下,在某个区域、产业或产品上依托技术上的领先优势和人才优势逐步发展进而形成产业集群。最典型的如美国硅谷,成为了全球最著名的创新产业集群,是国际知名科技、智力、人才和信息资源、风投资金的融汇地。
研发驱动就是依靠创新驱动的产业集群,集群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依靠科技创新、金融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创新驱动力,在国际上逐步实现技术和产品市场占有率提升,享有较高的技术标准国际话语权,产业集群的组织方式在运行体系、协作机制、组织网络、文化建设和环境建设等方面自组织能力强,协作程度高。
研发驱动型最典型的案例就是美国硅谷。1951年斯坦福大学创建的斯坦福科技园成为硅谷早期雏形,吸引了一批新创公司落户园区,成为美国第一个依托大学而创办的高技术工业园区。硅谷最早的创业者就是斯坦福大学的两名毕业生:威廉·惠利特(Wiliam Hewlett)和戴维·帕卡特(David Packard)共同创办了惠普公司。斯坦福大学通过设立学校的技术专利办公室,以专利许可和技术转让的形式把大学的先进科研技术转向硅谷的高科技公司。通过研发驱动产生了科技产业集群效应,进一步促进了产业集群内部的模块化分工,吸引了风险投资基金等生产性服务业进入,并形成了良性的运行机制。硅谷的成功是美国政府的扶持和引导,并按市场规律运作的双重结果。

5、OEM聚集方式
通过代工型企业的聚集,自动形成主导产业突出、配套完整的产业集群。这类集群有两种基本模式:一种是外商或港澳台商先投资零配件企业,然后通过再投资和吸引其他同行业,逐步形成产业集群;一种是境外大企业投资兴办规模较大的终端产品企业,拉动国内外配套企业跟进投资,形成产业集群。前者多在开放的早期,后者主要是近几年较多。这些产业集群主要集中在江浙、广东等地,以电子信息、精细化工和精密机械产业等为重点,这些产业集群形成较大规模后,当地技术研发力量以及配套企业的数量也逐年增长。
东莞PC制造业集群是典型的OEM聚集方式,在改革开放初期,东莞通过 “三来一补”形成了“全球接单、东莞生产、香港出货”的经典模式。吸引了各大中小型PC及相关企业投资设厂,如最初的台达、诚洲、声宝等陆续进驻东莞。随着东莞投资环境的不断优化,大众、微星、美格、技嘉等更多的企业进入,东莞的PC制造业集群逐渐发展成熟,电脑装配所需零部件95%以上可以在东莞配齐,形成大、中、小型企业分工合作、上下游联动、配套完善的PC产业集群。

6、生产性服务业汇聚方式
2.5产业,又称生产性服务业,它像一种双栖动物,兼有第二产业(工业)与第三产业(服务业)的特性,生产性服务业服务于生产者,它在生产过程中投入,架构了生产与服务的一体化,又具备了自己的研发中心、核心技术产品生产中心和现代物流运行服务等第二产业运营的职能。生活中所见到的金融、保险、管理咨询、仓储、人力资源等等都可以被纳入2.5产业的范畴。它们一般具有高技术含量、高知识集聚、高附加值和高管理水平的特点,不仅自身创造价值,也能助力制造业再上一个台阶。
利用2.5产业与制造业在空间上的可分离性, 2.5产业正被北上广深、江浙等发达地区所重视,开始专门打造2.5产业聚集中心,形成2.5产业集群,例如金融产业集群、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广告产业集群、设计产业集群(如深圳设计之都),把发展2.5产业集群提高到了促进整个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高度。
上海陆家嘴是典型的金融产业集群区,1990年开发开放浦东后,在上海设立的中国唯一以“金融贸易”命名的国家级开发区。现已初步形成了以中外银行、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为主的金融机构体系,成为中国金融投资机构最集中、要素市场最完备的金融产业集群之一。
苏州木渎镇渎新区集聚的200多家广告类企业,已经成为全苏州广告传媒的“大本营”,形成了广告产业集群。木渎镇通过差异化切入战略、找准适合区域发展、服务周边的生产性服务业细分行业,以优惠政策、优良机制聚集打造,形成了内部耦合、外部延伸的主题产业集群。

二、建设产业集群的主要措施

1、“牵住牛鼻子”——促进集群要素集中化
“牵牛要牵牛鼻子”,要快速打造产业集群,关键是要促进集群要素迅速集中。要素集中是产业集聚发展中的最初阶段,但也是必不可少的阶段。在要素集中阶段,政府的首要问题是解决产业集聚区的选址,应根据不同的区域特点规划产业布局,并通过减免税费、降低土地出让金、增强政府补贴等政策措施来吸引要素的集聚。以市场拉动为主的产业集群建设为例,关键就是吸引需求、汇聚商家。例如苏州木渎镇的汽车商贸产业集群,最开始的时候是大力引进4S店,在汇集大量4S店后,苏州人买车基本上都到木渎,买卖市场开始形成,为后面的汽车用品市场、二手车市场的繁荣奠定了基础。这个汽车商贸集群形成过程中,最初汇聚4S店就是整个产业集群的启动环节,而4S店就是关键要素。

2、“拉长产业链”——促进产业集群专业化
在找到牛鼻子、汇聚关键要素之后,发展产业集群的战略重心就要逐步转移到突出集群的主导产业上来,通过“补链”,即把主导产业链的缺失环节补充完整、拉长主导产业链环节,达到“纵向成链”的目的。这个阶段要把优惠政策的重点放在吸引与现有产业链关键环节企业具有“食物链”关系的商家进来,鼓励“以商招商”,强化重点环节招商。以研发驱动的产业集群为例,例如中关村高科技产业集群,在研发科技人员关键要素汇集后,随后的产业化、市场化环节就显得尤其重要,有了研发技术,就鼓励生厂商、贸易商大量进入,现在的中关村产业集群就是一个研发、生产、销售一体化的产业集群。

3、“增粗产业链“——促进产业集群规模化
在“纵向成链“之后,发展产业集群的战略重心就要放到“强链”上来,针对产业链的薄弱环节,鼓励适度竞争,吸引相关企业进入,达到“横向成群”的目的。从国内外产业集群的发展来看,各环节大量企业的相互竞争,不但不会削弱产业集群竞争力,反而会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有效扩大集群的市场规模。顺德家具产业集群已经形成了从原辅材料、木工机械、家具涂料、家具生产到家具专业市场、家具会展等一条龙的比较完善的家具产业链条,在每一个环节都培育发展和引入大量竞争者,实现较为充分的竞争,有效提升了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形成了比较竞争优势。
以顺德的龙江镇为例,龙江被海内外誉为“沙发之乡”、“家具王国”、“中国家具第一镇”等称号,现在龙江不仅有家具生产基地、销售中心,木工机械、木材加工、涂料化工和包装印刷等配套产业也蓬勃发展,产业链不但拉长,也有效增粗,实木、板式、布艺、皮沙发、玻璃、金属、竹藤、塑料等办公民用家具产品的原材料配套率达95%;铁钉、拉锯、钢架、扶手、三脚爪、镙模等家具零散部件98%都可以在龙江采购或落单订造。围绕家具会展、物流、网络营销、出口等环节,配置了海关、商检、金融、海外运输和进出口贸易代理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服务机构,已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产、供、销工作体系和服务体系。经过长期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大批中国民营家具品牌,通过市场竞争,很多企业通过了ISO9000质量体系和ISO14000环保体系等国际认证,推动龙江家具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国际化、品牌化的方向发展,构筑了强大的产业集群竞争力。

4、“扩散产业链”——促进产业集群区域化
产业集群的主导特征基本形成后,发展产业集群的战略重心应转移到“大配套”上来,鼓励各种配套企业以及其它紧密关联、广泛关联的企业进入,促进集聚区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推动地区整体经济水平快速上升。最重要的是广泛配套主导产业链的发展方式,能够促进产业集群知识、技术外溢,并强力辐射周边产业,引导该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真正实现产业集群区域化。
惠东女鞋产业集群的发展过程就具有典型的产业集群区域化特征。惠东制鞋业20多年历经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发展范围逐步扩大,到现在已经形成以黄埠镇、吉隆镇为首、周边区域为辅的制鞋业、鞋材生产销售业及相关服务业,实现了原材料供应生产、鞋类制造、产品销售渠道和价格等方面的成本优势,促进集群内的企业不断成长和新企业的不断涌入。同时,随着集群内知识和技术的外溢,形成港盈鞋业、胭脂红、卡菲儿、牧羊女等一批创新型自创品牌制鞋企业,通过在铁涌镇建设6000亩中国女鞋生产基地·广东国际女鞋工业园,形成了集生产、研发、物流仓储、会展、员工居住于一体的现代制鞋工业园,成为了中国女鞋生产基地区域品牌。

成功案例
联系我们:
“经济发展好军师,精准招商加速器”
微信客服
微信公众号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金田路安联大厦13A01

关注我们:

咨询业务:0755-88257906

招商业务:0755-23990959

版权所有 © 深圳中商智库设计规划院 2019 保留一切权利 粤ICP备17040376号

Copyright © 2019-2023 中商智库